以上网课为由玩手机!烟台13岁男孩玩王者荣耀充值上万!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如何杜绝?

作者:娱乐 来源:休闲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4-04-28 19:18:05 评论数:

以上网课为由玩手机!烟台13岁男孩玩王者荣耀充值上万!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如何杜绝?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8日讯 受疫情的上网手机岁男上万影响,中小学生都在家通过网络学习,由玩烟台停课不停学。孩玩何杜但是王者未成与此同时,让家长头疼的荣耀问题也接踵而至:游戏充值 、打赏主播……好端端的充值充值网课却被“熊孩子们”上出了“新花样”,1万、年人3万、打赏5万……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上网手机岁男上万情况下,偷偷刷卡充值玩游戏,由玩烟台家长的孩玩何杜血汗钱能追回吗?游戏平台是否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处理机制?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预防和避免?

以上网课为由玩手机,烟台13岁男孩瞒着父母往游戏里充值1万多!王者未成

这几天,荣耀家住烟台芝罘区的充值充值李女士被自己13岁的儿子气得不轻,她发现儿子利用上网课的年人时间,偷偷玩手机游戏,还充值了一万多块钱。

“就用我这个手机,他现在上网课就给他了,上面绑的银行卡什么的,我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只扣了我的零钱里面,零钱里面我一看,充值成功了,那时候扣了2000来块钱,最后没寻思各个银行卡里全部都扣了,这才紧张起来。”

通过查询微信充值记录,李女士发现,从2月8号开始,她的儿子分别给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两款手机游戏充过值,小到几块钱,大到一次性充值600多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女士的儿子在游戏充值上花了13000多块钱。

李女士和她13岁的儿子

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13岁的儿子一般趁着她睡觉休息的时候,把手机拿走支付。李女士的手机也没有收到过扣款的短信通知,所以最初并没有发觉。

记者询问李女士儿子得知,他是看到了妈妈手机的支付密码,钱都买了英雄皮肤之类的点券。

李女士的儿子向游戏平台共充值13000多元

律师观点:游戏平台应该退还这笔钱

那么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偷偷刷卡充值玩游戏,游戏平台该不该退还这笔钱呢?闪电新闻记者咨询了律师陈正斌,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8~1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人,他(充值)几千了几万了甚至上几十万了,这个已经严重超出了各方面的认知,所以他必须要经过父母的追认,如果父母不认可这个事情,这个行为就属于无效的,那么作为游戏平台就应该返还他这笔钱。”

李女士通过腾讯游戏后台进行申诉

随后,李女士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游戏的运营公司腾讯游戏,然而按照要求提交了证明材料以后,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这1万多块钱对李女士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我的腿去年伤了,我要拿这个钱去把钢板取出来,所以就是各个银行卡的钱,都存在一起,我一个月工资才2000来块钱。”

“现在上网课没办法,还不知道上到多久,你弄手机给不给他,你不给他怕耽误学习,给他又怕他打游戏再上瘾,所以我们家长也是两头为难。”到底该不该把手机给孩子,李女士也表达了大部分家长的无奈。

游戏平台退还9000元

记者拨通了腾讯游戏的客服电话,对方表示,2月26号已经反馈过这样的消费问题,已经给李女士发送过申诉链接,目前还在受理当中。

截至记者发稿前,李女士收到了腾讯游戏的回复,经过核实游戏充值款项,将退还9000元。而其余的4000多元需要她来埋单。

游戏充值 、打赏主播 未成年人网课上出“新花样”

疫情期间,未成年人通过手机上网课是主要学习途径之一。记者梳理发现,未成年人借上网课的名义玩手机游戏并且大额充值的现象很是普遍。

在一家网上投诉平台,记者发现有多位网友反映,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对游戏充值,投诉的热点大都集中在《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这两款手游上。家长表示,孩子充值自己并不知情,希望游戏平台能够退款。

近日,河南的邹女士银行卡突然少了3万多元,查找原因发现,竟是小女儿用来给游戏充了值。

3万多元对目前赋闲在家的邹女士来说非常重要,谈起女儿的充值行为她十分伤心。

邹女士的小女儿在手机上玩了一款叫做“和平精英”的游戏,陆陆续续前后共花了3万多。

邹女士女儿游戏充值共计3万多元

除了充值游戏外,还有未成年人登录直播平台给主播打赏。最近,重庆的徐女士发现,9岁的女儿在网络上打赏主播,几天的时间居然花掉了1万7千元。 

徐女士女儿为主播打赏1万7千元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们该如何进行申诉呢?对此,记者电话联系了腾讯游戏的客服人员。

提供身份证明、后台数据比对 游戏平台可退费

腾讯游戏公关经理李子玮告诉记者,需要用户提供一下家长和孩子的身份证明,“然后我们去和后台的一些数据,进行辨认和比对,并且会和家长和孩子做一些具体的沟通,了解一些细节,然后通过这些多维度的评估。如果我们判断未成年人消费的可信度比较高的话,我们会进行退费。”

记者了解到,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情况,腾讯在2017年所推出的健康系统已接入公安实名校验和人脸识别验证等方式,强化对未成年人身份判定和对游戏行为的限制。除此之外,家长同样可以通过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消费进行主动管理,除了可以设置单笔、累计消费金额之外,还可以通过“一键禁充”禁止所有游戏内消费。

腾讯游戏公关经理李子玮表示,腾讯游戏会在今年上半年内把全部的移动游戏,都贴入到新的防沉迷规则中。

游戏平台目前缺少更好的前端处置措施

这一次次发生的案例说明,实名制、防沉迷、后期申诉等措施都不能从根源上杜绝未成年人给游戏平台充值的行为。那么,游戏平台能否采取有效措施,从游戏前端就能防止未成年人进行消费行为呢?

腾讯游戏公关经理李子玮表示,“从我们实际的情况来看,确实很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未成年人把他的父母的微信信息或者他的一些支付信息,把它偷拿过来用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确实无法让我们实名的后台能够判断清楚,因此在这一块的话,我们会做一个后续妥善的处理。”

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各大游戏平台目前并没有更好的前端处置措施。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要更改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更好的办法则是卸载手机里的游戏,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呵护

 

闪电新闻记者 冯尚尚  报道